第十三节 书里书外_掌上的芭蕾
笔趣阁 > 掌上的芭蕾 > 第十三节 书里书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三节 书里书外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赵凝你写的都是真的吗?”我知道他们是指我写的那些随笔,小说近年来似乎变成“圈内人”刊物,只有写小说的人才互相阅读,评论家有时草草翻翻。m。cdxs。cc小说还有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是成为影视剧的“弹药库”,影视界没有什么东西好编的了,就到小说界去发掘,拔拉来拔拉去找一个顺眼的故事拿来改编,作者得知此事,感激涕泠,三呼万岁,因为他写的小说终于像“出土文物”一般被人挖掘出来,岂不快哉。

  读小说的人少了,读散文随笔的人倒是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生活节奏加快,大家的时间全都变得很金贵了,少有人有时间泡一杯浓茶,坐下来细嚼慢咽读你的小说。m。cDxS。cC散文随笔体积小,短则千把字,长则两三千字,横竖不会超过万字去,绝少有长篇大论的,既满足了人们的阅读愿望,又不会占去太多时间。

  书对人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且不说别人,单说三毛那几本薄薄的小书,又影响了多少人?很多当年的“三毛迷”至今仍留着长发,穿着怪异,不要孩子,动不动就想去流浪。前一阵子冒出一无聊男子,沿着三毛走过的路线东打听、西打听,写了好多文章来证明三毛当年所写的不是真的。

  对于文学作品,我们没必要去苛求它的真与假,文学作品又不科学报告,有必要步步推理、处处求证,然后才得出一正确结论来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全世界的书都该统统烧掉。m。cdxs。

  既然书里的东西并不一定全是真的,有许多夸张的成份在里面,对于书,我们就应该采取“进得去又出得来”的态度,长期沉浸在一本书的氛围里,对于一个生活在现实中的人来说,一定会变得生硬、别扭和委屈。

  就在几天前,我接到一个南方女孩打来的电话,她讲述了她的一个好朋友的情况,她说那女孩一直有自杀倾向,因我的小说也常常爱写到自杀,所以她说把我当成心理医生,打电话来咨询一下。

  在电话里我拿不准她所说的那个朋友是不是就是她自己,在叙述的过程中她始终用的是第三人称,她说,她非常非常地孤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因为她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平庸,猥锁,无聊,成天为了一点小事相互使拌,互相攻击、嫉妒、拆台甚至陷害,她觉得活得很没意思,她常爱看书,有时候一整天一句话也不说,沉浸在书的氛围里,思绪飘缈,神情恍惚。她变得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无法与人相处了。

  一个人如果按照书中的标准来套现实生活,那么百分之百注定你是要失败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很熟悉的那首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谁也没有想到这流传广远的句子竟然是一句夸张,据多次到过内蒙和新疆牧场的人说,好像没有一个地方的草能高到藏得住牛和羊的。也就是说“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祥的句子虽然很美,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见不到的。

  谈到文学作品的真与假,就我个人写的作品来说,小说是百分百分虚构的,有的人写小说可能还能找到个人物原型,而我小说中的人物是绝对不可能找到什么原型的。散文、随笔按说应该是真的,我记得三毛在她的文章中常常强调她写的东西全都是亲身经历,都是真的,这也是引起别人“考证癖”的一个原因。我写散文也都是写亲身经历过的真人真事,应该说都是“真”,但文字毕竟不可能像镜子那样还原事实,文字只可能通过一个角度来写,不可能“全景照像”,另外写文章的人所要写的东西是有取有舍的,他只写他想写的那一部分,比如说我今天要写一篇快乐的文章,我就得找高兴的事写,不可能把今天遇到的倒霉事也搁进去。

  手机阅读{m。cdxs。cc},更方便阅读最全,最新内容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jers.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jer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