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节 齐鲁烽火(5)——血战_《中华新史》
笔趣阁 > 《中华新史》 > 第五十节 齐鲁烽火(5)——血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节 齐鲁烽火(5)——血战

  段雨生和张树元的这次会面,讨论的是战争胜利之后如何在政治层面上应对段祺瑞、曹琨和吴佩孚等国内势力的问题。而此时的孙嘉诚和林波等军人们却正在前线与日军正面对垒着,他们率领的这支年轻的部队,正经受着真正的考验、经受着血与火的洗礼!

  战争的本身,在实质上就是用人命进行的一场政治赌博,而双方的指挥官正是那两个在赌桌上的操盘者。赌桌上的赢与输存乎于他们的一念之间,或者身价钜亿、或者赤贫如洗;战场上的胜与败同样存乎于双方指挥官的一念之间,胜利者获得一切、可以左右对方的命运和生死,失败者则失去一切、成为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两者唯一不同的是:赌桌上的赌注是金钱,而战场上的赌注却是无数的生命甚至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的命运!

  孙嘉诚和林波凭借着领先于这个时代的超前的军事知识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在战场之上游刃有余,他们始终控制着整个战争的走向,让战争按照自己为它设定的路线发展着。而斋藤季治郎做为一名在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当然也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对付的角色,他也在努力争取着让战争按照他所希望的方向进行。双方都在拼命想使这场战争的结果对自己一方更有利,就如同两支拔河的队伍一样,都在拼命撕扯着那条决定着他们最后命运的绳索。

  化装和爆炸本就是特种部队的强项。王文钊的特种部队正是轻车熟路地化装成了日本宪兵,才得以顺利地完成了这个本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他们不仅把日军的榴弹炮全部炸毁,王文钊同时还命令他的士兵在部分军火列车上安装了定时zha药!在他们趁着日军因炮兵被袭击而出现混乱的时机从容撤退之后,巨大的爆炸声才传了过来,让日军本就不十分充足的弹药又减少了许多。许光先和叶挺他们听到的,正是日军炮兵阵地上堆积如山的炮弹殉爆和军火列车发生强烈爆炸所发出的声音。

  而斋藤季治郎在接到部下炮兵被袭、军列被炸的报告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暴跳如雷,相反他却很冷静。经历了大半生的战场生涯,他的脑袋是不会因为战场上出现的这些对日军不利的意外而冲动的。敌人也是他的老师——敌人既然可以偷袭自己,那自己当然也不能太死板了,自己同样也可以“阴”对方一把!

  林波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派王文钊的特种部队偷袭日军的行动,竟然“开启”了斋藤季治郎那一直僵化着的脑袋,结果阻击阵地差一点儿就被偷袭他们的日军给突破了!

  长期以来,日军接受的训练都是如何进行正规作战。他们在战场之上也大都呆板地按照步兵操典有板有眼、按部就班地进行,极少有变通的时候。王文钊的这次偷袭行动反而提醒了斋藤季治郎、让他举一反三地想到了一个计策:既然靠着正面冲锋很难突破敌人的防线,那么日军当然也可以向敌人学习、也可以采用一些在日军看来“不怎么光采”的手段!

  斋藤季治郎命令身边的幕僚把向西兵库少将叫了过来,向他下达了一道命令:派他率领两个步兵联队丢弃辎重、轻装前进,从这里的正面战场向平原县城以西秘密急行军,绕到敌人阵地的后面去,准备从敌人防线的后面给敌人来上一下子!他下达这个命令的依据也很简单:敌人的战壕总应该有个尽头、总不会是无限延长的吧?只要找到那个尽头,理论上就可以绕到敌人的侧翼或后翼!

  同时,他又下令由参加过日俄战争的独立旅团长、陆军少将白川义则代替自己担任前线指挥官,全权负责指挥正面战场的战斗。对于指挥部队冲锋和突破敌人的阵地,斋藤季治郎认为曾经参加过日俄战争的白川义则少将应该比他更合适一些。当年的日本军队连俄国人固若金汤的南山阵地都可以突破,又岂能被前面敌人的几道小壕沟挡住前进的道路?他给白川义则下了死命令,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对敌人阵地发动连续不断的冲锋,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敌人的阵地,然后自己的大部队就进入津浦铁路线了!

  只要过了德州、上了津浦铁路,那里就是各种势力和各国利益纠结的地方。敌人再发动任何军事行动都会顾及到皖系、直系甚至是美国、英国、法国等位于中国中原腹地的各种势力的反应。那时候,可供他选择的路就多了。即使菲军继续追击围歼他们,十一师团的处境也不会象现在这样困难了!

  安排完这些事情之后,斋藤季治郎就去处理王文钊的特种部队给他造成的麻烦去了:那些被敌人偷袭的部队和士兵们也需要他这个司令官前去安慰一下。而他真正担心的并不是伤员和阵亡者的数量,而是这次偷袭让他损失了多少作战物资,尤其是弹药的损失!

  自从日本海军战败、海路被菲律宾海军控制之后,他的部队就基本上失去了弹药的补给。部队的粮食可以就地解决,但是弹药却不行。中国境内也有许多兵工厂,他们并不是不能生产弹药,而是因为这些弹药生产厂所生产的弹药与日军使用的弹药是无法通用的。从那时候起,山东日军的弹药补给就只有关东军使用铁路从东北地区运来的那么丁点儿东西了,根本无法满足高强度的作战需要。

  紧接着辽东战事又起,要不是关东军司令官、现任的满铁守备部队司令立花小一郎中将的脑袋活加上腿快,恐怕现在的日本陆军序列之中就没有“关东军”这个番号了。至于给山东日军的弹药补给,当然就更不用提了。可就是仅存的这么一点点弹药敌人竟然也没有放过,放了炸弹把他的军火列车给炸了!斋藤季治郎还要靠着这些弹药打到北京去呢,要是弹药都被敌人炸没了,那这仗还打个屁呀,十一师团干脆集体自杀得了!

  忧心忡忡的斋藤季治郎来到了后面的爆炸现场,他并没有理会满地的榴弹炮零件,而是直奔弹药列车而去。这时候斋藤季治郎才知道:损失最多的是炮弹,而他最关心的步枪、机枪子弹和手榴弹的损失并不是很严重,大概只有六分之一左右。斋藤季治郎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放心了。大炮对于面前的战场来说虽然很重要,但是已经被敌人炸毁了一多半。没了大炮,炮弹当然也就成了无用之物,对他来说当然也就没有子弹和手榴弹重要了。

  此时的日军所崇尚的是“精神胜利法”,这个时候也正是“武士道”在日本军队里大行其道的时代。他们并不把武器的优劣做为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崇尚肉弹攻击、崇尚精神至上。斋藤季治郎做为日军里的重要一员,当然也不例外。在他的心目中,只要有用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日军士兵以及步枪和子弹的存在,他的十一师团就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永远会有在战场上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

  而此时在另一个指挥中心里的孙嘉诚当然也没有闲着。

  担任正面阻击日军任务的林波的粤三师这时候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孙嘉诚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在给林波下达阻击命令的同时,他就命令刚刚到达肥城和平阴地区的包其三少将率领的第4师“不许休息、连续前进、开过黄河、从日军后面快速包抄过去”。

  同时,他下令鲁军暂编第二师随同第4师同时前进、配合第4师从日军十一师团的南面发动进攻,试图对平原地区的日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完成对日军十一师团的合围。即使达不到这个战役目的,最起码第4师从南面的进攻也可以减轻德州一线林波部队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接着,他又按照段雨生的提议,命令刚刚轻松结束潍县和城阳战役的孙富元少将的第3师和孙继五少将的第5师用最快的速度向青岛军港集结。同时命令海军指挥官陈虎少将为这两个师准备6艘大型运输船、运送这两个师到天津大沽口登陆,计划秘密控制京津铁路各要点,做为“迎接”日军残余部队进京的一支伏兵。

  让第3师和第5师沿着铁道线赶到济南甚至是德州,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都是不现实的。铁路倒是有,但是火车头和车皮却大部分都被日军弄走了。没了火车头,部队就是在铁路线上行军实际上恐怕也比走路快不了多少。从海路赶到德州去增援林波更是没有必要,因为林波现在缺的并不是士兵,他需要的是那些正在往他那里拼命抢时间赶路的后勤部队手里的重武器和弹药!

  于是,段雨生在与张树元的会晤之后,通过电报给孙嘉诚提了个建议,为暂时闲置下来的第3师和第5师找了个好去处:从天津登陆,控制津浦铁路和京津铁路!这样一来,这两个师既可以做为截断日军进军京师道路的伏兵,又可以在关键时刻派这两个师进入北京控制那里的局势。段雨生提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正是他和张树元商议的渗透计划中最关键性的步骤——武力威胁京师,在关键时刻掌握局势、胁迫段政府按照他们的意思行事!

  在给孙嘉诚出这个主意的时候,段雨生还是做了好一番思想斗争的。并不是因为这个主意不好,相反,这个办法对于掌握了海上优势的菲军来说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对于他控制北京政府的大计划来说也是最合适不过的好主意。

  段雨生之所以做思想斗争的原因,是他对这条进军路线有些心病:他选择的这条进军路线,与当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的进军路线几乎完全相同!

  从军事角度上来讲,选择同样的行军路线正是古今中外的军事指挥者们的“英雄所见略同”之处,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是段雨生毕竟是负责政治宣传的,他却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非常可能让那些国内的反对者们产生一些微妙的联想、落下一些口实。毕竟现在国内的军阀们是把他们当做“侵略者”来宣传的,而他们也正是在无意之中被迫重复着当年的外国侵略者们所做的同样的事情。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军事行动讲的是效率。为了达到与当年的侵略者们在形式上来说几乎是同样的目的——直捣京师、控制北京政府,段雨生也只能这样做了。至于因此而带来的可以预见得到的麻烦,他也只有事先做好“见招拆招”的准备了。

  在战场之上,时间是一个任何人都不可忽视也无法回避的极其重要的因子,更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谁抢先得到了时间,谁就抢到了战争的主动权、就为赢得战争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时间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古今中外的任何一部兵法上才都会有“兵贵神速”一说。

  日军需要抢时间,试图赶在菲军的合围形成之前突破敌人的德州防线、进入津浦铁路线;菲军也需要抢时间,只要他们的后勤部队能够赶在日军突破德州之前把重炮和弹药送到那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包其三少将率领的第4师赶到日军的后翼,日军的命运就只有任他们宰割的份儿了。

  而这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到了平原县城北部的粤三师二、三团那里——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否把日军滞留在这里三个小时、这决定两军成败的关键的三个小时!

  这一点,孙嘉诚看得很清楚,斋藤季治郎更是感同身受。对于日军来说,横在平原县城北部的粤三师的二、三两个团挖掘的数道战壕就如同骨鲠在喉,他们那魔鬼般的密集火力也同样让斋藤季治郎亲身感觉到了切肤之痛!

  于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焦点就落在了这次阻击战究竟能打多长时间上:如果日军能在三小时之内突破对手的阻击阵地,孙嘉诚歼灭日军十一师团主力的战场就将被迫从山东转移到京津地区。虽然从军事角度来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毕竟是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的中国腹地作战,每次战役都要考虑政治影响。如果是这种结局,菲军即使成功剿灭了日军在政治上也会处于被动,他们趁机控制北京政府的计划即使勉强进行下去也会非常不顺利,这场战争也就是“不败而败”了。

  如果这次阻击战的结局是相反的结果——即他们把日军阻截在了德州南部就地歼灭其大部、只放一小部分没有足够力量左右整个局势的日军“逃进”京津地区,到了那时候,他们当然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以“追歼日寇残余部队”的名义进入京津腹地,整个国内的形势就处于他们的掌控之下了!

  这两种结果的差异对于两军背后的最高统帅部来说当然是有天地之别的。所以,把这次阻击战看成是决定张自强集团进军国内计划的关键转折点,一点儿也不过分。

  当然,这其中的重要性只有孙嘉诚和段雨生等少数几个决策人物清楚,而身处最前线正在浴血苦战的许光先和叶挺并不知道自己竟然被命运推到了如此关键的位置!但是他们俩当然也是聪明人。仅仅从连续不断、措辞越来越严厉的电报和增援部队的断续到来,这次阻击战的重要性他们就是猜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历史是如何成就英雄的?英雄本身的素质固然重要,但是机遇显然要比英雄本身的素质更重要!这一次,历史就把成就功名的机会放在了许光先和叶挺这两位团长的面前,就看他们是否能够把握住了。

  与前线拼命的战士们相比,“山东战役临时指挥部”的后勤部长刘云华上校虽然并不是身处第一线的战场之上,但是他却丝毫没有感觉到比前线的作战部队轻松。

  孙嘉诚把他从第8师师长的位置上调过来,让他来这里当这个要人命的后勤部长,虽说是对他的信任,但是他可丝毫没有高兴的感觉。只因为来自现代的他,要比那些头脑发热的将军们更清楚后勤保障对于作战部队的重要意义,他更清楚地知道山东境内此时的道路状况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3个小时能走多远?如果是现代的客机,可以从北京飞到广州;如果是高速公路,可以从北京开到山海关;如果是普通公路,可以从北京开到保定——可惜的是,这些假设都与现在的刘云华上校没有任何关系。他为粤三师运送榴弹炮和弹药补给的5个后勤团、100多辆卡车和牵引车,这时候正艰难地行进在沟壑纵横、山水交错的山东大地上!

  简陋的港口没有难住他们,早有准备的刘云华搭建临时简易码头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分钟;纵横的河流同样没有难住他们,刚刚试生产出来的架桥车仅仅在十五分钟之内就可以顺利地让这支载重车队顺利通过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必须绕过那些看上去并不十分雄伟的山脉,因为那里没有公路,只有可供放羊人走过的狭窄的山路,他们的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可以供他选择的,也只剩下那些乡下的阡陌土路了。

  于是,刘云华上校事先准备的两台推土机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整个车队等于是在一边修路一边前进!没有坚实的路基,刚刚修理出来的道路在载重汽车经过之后立刻就出现了坑洼,在这样的道路上颠簸地艰难前进,车队的行进速度又如何能够快起来呢?

  与大部队“泡蘑菇”的速度相比,海军派来跟随他们一起来支援前线的一个陆战连的那六辆履带式轻型坦克却显然很适应这样的路况,宽阔的履带即使是那些最松软的泥土也根本无法阻挡住它们。它们不仅在前面探路,而且还不断派人向后面的开路部队报告前面道路的情况,这六辆坦克竟成了这支运输部队的向导!

  这次补给运输的重要意义当然隐瞒不了同是现代人的刘云华上校,所以他才决定亲自来到这支车队里担任总指挥。但是面对这样的路况他也丝毫没有任何办法!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情况就是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路况”,恐怕老百姓的独轮车和毛驴车都要比这些先进的载重卡车更适合这里的道路!

  看着由五十多辆最先进的载重卡车所组成的这支庞大的运输队伍以“老牛拉破车”般的速度艰难行进在乡间的土路上,刘云华实在是无法忍受了!现在的每一分钟时间都是前线将士们用他们的生命在争取着,这样的行进速度,就是按时到达了德州他恐怕也不会心安的!

  于是刘云华情急生智,下令把海军陆战营的六辆履带式轻型坦克当做牵引车来使用,把前线最需要的155mm重炮拖上六门先运到德州!履带式坦克安装的是李明新研制出来的坦克专用的柴油发动机,要比按装在这个时代的坦克上的汽油发动机马力更大、牵引力更强,它们应该可以胜任这个“新任务”。

  六辆轻型坦克轻松地拉着六门重炮顺利出发之后,他又给两个后勤团的团长和战士们下达了新的命令:向沿途的村庄征集马车、驴车、骡车甚至独轮车,就是用小车推也要把炮弹和子弹推到前线去!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刘云华也只好学习当年淮海战役中的“人海战术”了!

  “能抢运多少就算多少吧,少也总比没有强啊!”当看着只有装了炮兵两个基数弹药的那些少得有些可怜的牲口车和独轮车所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之后,刘云华无奈地在心里叨咕着。

  “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必须先在国内修公路,把所有的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全都修起来!”刘云华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他不由地想起了自己那个时代经常见到的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多么顺心的口号啊!”此时的刘云华无奈地在心里想象着他那个时代那些四通八达的道路。他算是切身感受到了路对于国家、军队和百姓的重要性了!

  当他的大部队到达马颊河边乐陵县城的时候,海军陆战营的六辆坦克竟然完成了任务赶了回来!这时候,在马颊河上的重要运输港口庆云港附近待命的20辆海军大型登陆艇已经按照刘云华的命令沿着马颊河赶到了乐陵。到了这里就有了公路,运输部队才算把他们行程之中这段最难走的路走完了,这里的道路状况跟前面走过的相比虽然不错,但还是不如水路快。他们开始把前线最需要的汽油、炮弹、子弹和手雷等物资运上船,沿水路运往德州。

  就是这段不足150华里的“路”,刘云华用了整整五个小时零三十分钟的时间才算走完!如果从孙嘉诚给林波部队下达阻击命令的时刻算起到物资弹药在乐陵装上船出发,三个小时的期限已经过去一多半、快有两个小时了!

  刘云华亲自把牵引着六门155mm重炮的海军陆战营的六辆坦克送走、把剩余的榴弹炮拆成零件装上登陆艇、看着它们也开走之后,才终于松了口气,带着其余的运输部队沿着这条这个时代的“标准公路”出发了。虽然满是坑洼和泥土,但总算勉强还是条路啊!

  “谁说管后勤的轻松?在战场上,后勤运输与前线作战部队同样重要!咱们干后勤的就要脑子灵活,想当年要不是老子下令,硬是把打冲锋的坦克当成了大炮牵引车来用,那场阻击战的最后结果还不定成什么样呢......”这是后来担任后勤运输总队队长的刘云华上将经常对他的部下讲的一句话。

  他的急智还真的起了大作用:他异想天开地为轻型坦克“发掘”出来的这个“新功能”,让六门重炮提前一个半小时、另外六门重炮提前二十分钟进入了林波粤三师的德州主阵地,使得林波提前了一小时命令平原县阻击部队撤出了战斗。

  是刘云华的急智为前线的将士争取到了至少一个小时的宝贵时间,这一个小时到底为身处最前线的二团和三团挽救了多少战友的生命,没有人能详细地说出来,因为这笔帐并不是这样来计算的!

  “当时的日军士兵铺天盖地,他们不要命地进攻,连开枪收割日军的生命都变成了机械的动作,战士们连扣扳机的手指头都失去知觉了!如果撤退命令再晚下一个小时,我真的不知道我和战士们是否还能坚持到下来!反正我们三团在那场阻击战中活下来的弟兄们都要感谢你这个后勤部长!”这是后来三团团长叶挺私下里对刘云华说的话,由此也可以想象当时这场阻击战斗的残酷......

  平原县,本是山东北部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却因为在这里爆发的这次大规模阻击作战而名扬中外。在后来的世界各国军事院校的战史课里,都会找到“平原阻击战”这个名词。

  此时的平原前线,交战双方的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日军的进攻部队换了白川义则少将指挥之后,这名被“武士道”精神渗透到骨髓里的、以打硬仗为荣的将军就立刻给他的士兵们下达了新的命令:不惜代价、连续进攻、疲劳敌人、伺机突破!同时,他亲自担任督战队队长,拎着指挥刀在冲锋的队伍后面督战!

  在白川义则的命令下,日军似乎顷刻间就变成了一个个只知道进攻、不知道死亡的木偶,他们的进攻更加猛烈、冲锋的队伍也更为密集。在以铁道线为中心的东、西两侧长达近四公里的漫长的战场上,日军几乎齐头并进、没有进攻重点地全线进攻!

  这种战法是白川义则少将在研究了敌人的战术之后才采用的。因为他发现虽然敌人的炮兵部队几乎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射击,但是显然敌人大炮的数量并不多。最起码,它们的数量只能对进攻部队进行重点压制、还不足以压制自己的全线进攻。

  而且敌人的步兵火力似乎也并不猛烈,由此白川义则判断:只要有士兵能冲破敌人的迫击炮制造出来的“钢珠弹拦截网”,突破敌人阵地的机会就会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了!于是,他利用自己部队兵力充足的优势,命令日军发动全线不间断的冲锋,试图用这种办法找到敌人防御线上薄弱的地方、在那里撕开一个口子。就是敌人防御真的没有漏洞,他也要冲出来一个!

  果然,白川义则的新战法给拦截日军进攻部队的菲军炮兵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增加火力的密度、阻挡日军的冲锋队伍,本来是轮换着间断射击的迫击炮营现在只能一起上阵、连续射击了。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炮管很快就被打红了,他们只好用水壶里的水浇在炮管之上降温。水壶很快就用光了,他们只好停止射击,等待炮管自然降温。有些战士“发明”了用尿浇炮管降温的办法,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并没有因此而有多少改善,反倒让整个阵地上弥漫着浓浓尿骚味儿。

  比这个情况更为糟糕的是:他们的炮弹尤其是用于拦截敌人集团冲锋最好使的武器——钢珠弹的数量已经不多了!要阻挡住两万多敌人疯狂的进攻,弹药的消耗速度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就是日军等在那里让他们杀,那也需要至少两万颗子弹吧?

  炮兵的困难直接影响着整个阻击防御网,不时有一些日军开始冲上他们的阵地。虽然很快就被战士们用“自动步枪加手枪”的办法给放倒了,但是随着冲上来的日军越来越多,叶挺的阵地上开始险象环生,原来的悠闲气氛荡然无存。

  战争是要死人的,这场阻击战同样也是流血的战争。不论双方武器装备的差距有多大,“零伤亡”在这种步兵冲锋、正面对垒战中根本无法做到。在日军疯狂的冲击下,二、三两团战斗减员的数量开始直线上升。

  许光先担心地看着抬着伤兵和阵亡士兵的队伍不间断地从他面前经过,对身边举着望远镜的叶挺说道:“第一线的战斗太激烈了,战士们恐怕快撑不住了。把预备队拉上去吧!”

  叶挺连动作都没有变化,应声回答道:“不行!咱们只留了两个连的预备队,如果现在就拉上去,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我们的防线就会在顷刻间崩溃!”

  他又说道:“日军的进攻方式还是不间断的步兵冲锋,并没有使用什么新鲜的办法。命令山炮部队把燃烧弹全都给我射出去,在日军的进攻道路上造出一个火网,先把他们阻拦住一段时间!希望后勤部队能尽快把弹药运上来吧!”燃烧弹的威力大,但是数量稀少,不到关键时刻叶挺是不会轻易动用他们的。

  命令下达了,十几门山炮一起把仅有的一百多枚凝固汽油弹均匀地洒在了战场之上,一道火龙瞬间出现在日军面前!

  面前突然出现的火墙,同样给日军前线指挥官白川义则少将的内心以极大的震撼:在他的军事生涯之中,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能着火的炮弹!只见冲进火墙里的日军士兵顷刻间就变成了火人,即使他们在地上滚动也无法让身上顽固燃烧着的大火熄灭,只能挣扎着倒在火海当中、被烧成焦炭!恐怖的场面震惊了日军士兵,冲锋的队伍出现了短暂的骚乱、在火海前面自动停顿下来。

  缓过神来的白川义则连忙命令督战队压上去,在砍掉了几十名畏怯后退的日军之后,队伍才继续前进,但是面前的大火显然使日军失去了刚才拼命的勇气,在大火面前踌躇不前的士兵明显增多。打仗讲的是“气可鼓而不可泄”,士兵们打冲锋往往凭借的就是一股锐气。日军进攻的锐气既然受挫,白川义则再想把日军的这种勇气鼓起来,恐怕是要费一番工夫了!

  叶挺一见燃烧弹果然暂时阻住了日军的攻势,他连忙对许光先说道:“等那些凝固汽油燃烧完了,火墙就会消失,日军就会重新压上来!时间紧迫,为了补充前线的兵力,咱们还是请示林师长,让他命令路上为咱们运送弹药的第12后勤团就地参战吧!”

  在菲军的军事体制中,负责前线部队物资保障的后勤团相对与作战部队是独立的建制。要想保证这支装备精良、但是物资消耗也同样惊人的部队正常作战,设置专门的后勤保障部队也是必须的。一般情况下,后勤保障部队并不参加战斗。但是这并不表示后勤部队没有战斗的能力。毕竟他们也是部队、也同样配发轻武器、同样接受与作战部队相同的常规军事训练。

  自从陈炯明的粤军被张自强集团整编之后,粤军实际上已经与菲陆军成为一体,不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部队编制与菲正规陆军没有任何区别。但是让后勤部队参加战斗,这还是菲陆军成军以来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如果不是这里的战事激烈,叶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上级提出这样的请求的。

  当叶挺的电报打到林波那里的时候,林波正在那里吹胡子瞪眼睛地训斥着负责德州铁路段的一个德国技术主管。占领了德州城之后,林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部队接管了德州火车站和那座小兵工厂,然后他就下令沿着铁路线搜集所有的火车头和车皮。既然守着铁路,前线的物资保障和部队调动当然还是要依靠火车。

  但是结果却让林大师长暴跳如雷:整个德州铁路段上,仅有一辆进厂维修的坏了的火车头,车皮也只勉强凑了个整数——10节,而且大多是坏了的!原来,直皖战事爆发之后,只有少量皖军把守的德州就被吴佩孚派军队占领,而他的目标主要是这里的军火工厂。临走的时候,这里的火车也捎带着全部被直军拉往高阳和保定去支援前线了!林波本来认为守着铁路,运输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结果偏偏就在他认为是最不应该出问题的地方卡了壳!

  唯一一个懂得维修火车头的德国技师在他的士兵枪口的威胁下,在那辆破蒸汽机车上挥汗如雨地拼命工作了两个多小时,得到的最后结论却是:“要想把这辆破机车开起来,最快也需要三天时间”!

  骂完了那个倒霉的德国佬,林大师长的气也消了不少。冷静下来的林波终于意识到:唯一能够指望得上的,看来最终还是自己。

  “锅有了、柴够了,大师傅的围裙也穿上了,而这时候却发现米没了!我这是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啊,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力更生’的命!”林波叹了口气,下令等候在外面的第二个为平原前线运送弹药的后勤团立刻出发。

  至于叶挺的电报,他在上面飞快地写了两个字“同意”,并让参谋马上向正在前往平原途中的第12后勤团下达命令,然后就亲自去安排由坦克拖来的那六门重炮去了。他知道,如果不是前线实在吃紧,以叶挺的性格是绝对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的!增援他们的六团早就出发了,再派部队上去也要至少两小时之后才能赶到平原前线。

  两个小时以后,即使派再多的部队去平原也不会对整个战局有丝毫的实际意义。因为他为日军准备的“绞肉场”并不是平原,而是在位于德州南部的马颊河铁路大桥附近!他现在也只有指望着叶挺的部队能再坚持一个小时,只要坚持到重炮和炮弹到位,战场上的主动权就在他林波的手里了。

  后勤团的到来为平原前线增加了600多名手拿着自动、半自动步枪的步兵,也就等于是增加了600多挺轻机枪。随着这批生力军的加入,被日军冲破的“口子”很快被重新堵上,叶挺的“三班倒”制度也得以继续施行起来。他们运来的弹药也让叶挺暂时没了后顾之忧,随着火力密度的增加,日军的疯狂冲锋终于暂时被压制住了,整个防线也暂时稳定下来。

  十分钟之后,林波派来增援的粤三师六团又在团长张发奎的带领下及时赶到。六团炮兵营的加入缓解了炮兵面临的压力,冲锋的敌人再度被他们所诅咒的“钢珠雨”所湮没,整个防线才再度稳定下来。叶挺见前线形势稳定住了,于是把一直做为预备队的两个营全部投入到战场上,把刚投入战斗的部分后勤团战士换了下来。同时他命令刚刚急行军赶到这里的六团除炮兵之外全体就地休息——他是把整个六团全部做为他的预备队了!

  叶挺的后手并没有浪费:仅仅二十分钟之后,战事再度出现逆转——阵地的西面突然出现了大股日军!向西兵库少将和他率领两个步兵联队终于绕过了正面防御阵地,2000多名日军从西面对菲军防线发起了突然袭击!

  日军突然从菲军阵地的侧翼发动进攻,这是叶挺绝对没想到的。整个正面阻击阵地也因为日军大部队在意想不到的位置突然出现而发生动摇,面临着崩溃的危险!

  这时候,炮兵已经全部投入到正面战场之上了,根本没有多余的炮兵转过来对付这股偷袭的日军。如果叶挺决定这样做,必然会削弱阻拦日军冲锋部队的火力。结果必然会将整条战线置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突然发生的紧急事态已经让叶挺没有了任何选择的余地,他只有下令动用预备队、将整个六团全部投入西面战场!无论如何,他们也必须要把这股偷袭的日军全部赶出去!否则的话,菲军的结局就只有溃败这一条路可走了!

  叶挺将正面战场的指挥交给许光先,他则亲自拿起冲锋枪,命令六团和刚刚撤下来的后勤团紧急集合,准备带着六团的战士们迎击西面的日军。至于预备队,叶挺也只有把三个团部的参谋和警卫排全部集中起来,勉强凑够了两个连,请张发奎留下来指挥他们,随时准备应付阵地上出现的紧急情况。

  因为林波将平原阻击战的指挥权交给了叶挺,张发奎仅仅跟他争执了几句,就被叶挺蛮不讲理的一句话给噎了回去:“你以为当预备队就轻松啊?我不是一直在这里当着吗?现在是你指挥我还是我指挥你?等下次你负责指挥的时候再命令我留下来好了!”

  张发奎知道叶挺这位保定军校同学的犟脾气,对他的蛮横无理也实在无可奈何。他看了站在旁边面无表情,但显然也是满腹无奈的许光先一眼。这三个同学之间都很熟悉彼此的脾气秉性,许光先苦笑了一下,伸手掏出了自己珍爱的白朗宁手枪,插在了叶挺腰间迷彩作战服的枪套里。

  张发奎也只好亲手为叶挺选了一把自动步枪挂在他的脖子上,替他把钢盔带子的卡扣系好。他又把六团警卫排里身手最好的五名战士悄悄地叫到一边,吩咐他们一定要全力保护他这位老同学的安全,这才挥手对叶挺说道:“希夷,战场之上杀敌固然重要,但是你也不要忘记林师长经常对我们说的话:你是团长,是指挥员,你的任务是指挥战斗,并不需要你亲自去冲锋陷阵、挡子弹、拼刺刀!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两军的正面对垒,凭的是士兵们的个人技术、靠的是指挥官的勇气和胆量、打的是整个队伍的气势——这也是孙嘉诚经常给他们这些团长们讲的话。

  个人的战斗素质和技术如何,要靠平时的训练。而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还是要看指挥官是否有勇气和胆量在关键时刻敢于和敌人正面硬撼、是否能够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把整个队伍一往无前的气势调动出来!

  叶挺显然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他与张发奎和许光先小声嘀咕了几句,三人同时来到列着整齐的队伍、已经是全副武装、随时准备出发的战士们面前。

  叶挺大声吼道:“弟兄们!我们是天下无敌的中国军人!打击侵略者、报效祖国的时刻就在眼前!对面的敌人是谁?是中华民族的死敌!是鱼肉了中国人民几十年的日本倭寇!今天,我们为那些惨死的祖先们报仇的时候到了!现在,需要我们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我们面前的日本矮子,全部杀光!一个不留!我们要用他们肮脏的鲜血,祭奠那些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前辈们的英灵、祭奠那些在日俄战争中被日寇杀害的无辜的东北乡亲们的英灵!”

  “杀!杀!杀!”近千名战士的声音同时回荡在战场的上空,让整个战场之上弥漫着一股让敌人胆寒的萧杀之气!

  张发奎则带头喊起了平时训练时的口号:“杀,我们就要杀他个片甲不留!”

  “片甲不留!”“片甲不留!”

  “狭路相逢,勇者胜!”

  “勇者胜!”“勇者胜!”

  “出发!”

  于是,武器装备相差几乎一个时代的菲、日两军,终于在平原县战场之上正面碰撞在了一起!

  只见叶挺与全副武装的六团战士们一起大步走在整个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头戴迷彩钢盔、身穿迷彩作战服、腰挂冲锋枪,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一个紧随着一个,以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却是标准的可以互相支援的散兵线冲锋队形,向着那伙偷袭阵地的2000多名日军压了过去!他们身上穿的迷彩在视觉上几乎与远处的背景融为一体,与对面远处日军那一片刺眼的黑色军服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向西兵库少将应该说是整个日本陆军指挥官当中最幸运的一个——因为只有他才有幸得到这次在日军战史上唯一的一次与菲军直接面对面交手的机会!

  自菲军横空出世之后与日军之间爆发的数次战争当中,日本陆军就只有被他们算计、挨打的份儿,每次战斗都几乎毫无还手之力!这次如果不是菲军因为长途奔袭无法携带重武器,他们还是不会给日军留下这种机会!

  阻击阵地的西侧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里没有山脉、没有河流、也没有大片的林木可以提供隐蔽。因为时间紧迫,更没有时间在这里挖掘战壕。两军就在这片光秃秃的、一马平川的、甚至互相之间可以看清对方面部表情的战场之上猛烈地撞在了一起!

  从人数上来看,日军是菲军的一倍;但是从武器装备上来看,菲军的制式武器是冲锋枪,而日军则是挂着长长刺刀的单发步枪。而且菲军大多配了手枪,双方的装备水平几乎相差了一个时代!

  一方是偷袭、一方是仓促迎战,双方部队都没有携带迫击炮和重机枪等重武器。整个战场就如同回到了古代一样,两军都不约而同地、默默地带着一股杀气,迈着沉重的脚步,向着各自的对手走了过去!

  日军虽然利用偷袭打了菲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当他们在与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面对冲上来的敌人,他们仍然严格按照步兵操典、机械地把枪膛里唯一的那颗子弹退了出去、做好了与对手拼刺刀的准备!

  当叶挺听到对面的日军阵中响起一片拉动枪栓的声音的时候,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一丝嘲弄的笑意,右手不自觉地跟战士们一起放在了自动步枪的扳机上,左手则握着枪身,枪口指向了对面的敌人!

  日本兵戴着黑色大沿帽的脑袋在自己的视野中越来越大,距离自己的队伍也越来越近了!

  一百米,双方谁都没有开枪。

  八十米,战场之上仍然只有双方“嚓!嚓!嚓!”的让人感觉异常压抑的沉重的脚步声!

  当两军距离只有五十米的时候,日军阵中开始发出“呀!呀!呀!”的吼声,并挺着刺刀奔跑起来,开始向菲军队伍快速冲刺!跟敌人一样,菲军也开始朝着对手奔跑起来,但是他们的手里却没有刺刀,而是一片悬挂在腰部的枪口!

  “哒哒哒!”只见菲军一边奔跑着一边射击,挺着雪亮刺刀的日本士兵在菲军几乎不停顿的枪声中如同割韭菜一样整齐地成片跌倒在地上。而更让日军觉得恐怖的是:敌人的速度越来越快,他们的射击根本就没有影响他们的运动速度!

  向西兵库颤抖着手举着望远镜看着眼前出现的、相当于屠杀的、几乎“一边倒”的战场,在他半生的军事生涯中形成的“钢铁可以用肉弹来击碎”的顽固观念彻底倾覆了:端着刺刀勇敢冲锋的士兵,在对手自动步枪子弹密集的扫射中成片地倒下,他们的唯一作用,就是当了对手的活靶子!

  好不容易有日军的刺刀眼看着就够到了敌人的身体,可是向西兵库的眼前却出现了让他更为震惊的一幕:只见敌人的士兵伸手在腰间一摸,一把手枪就出现在了他们的手里并熟练地举枪射击!敌人士兵换枪期间的动作,连带兵半生的向西兵库竟然也看不出任何生涩的痕迹,那显然是经过多次训练的结果!那些“幸运”的日本兵的身体上刹时就出现了喷溅着鲜血的弹洞,大瞪着两眼不甘心地倒在了近在咫尺的敌人脚下!

  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不论是向西兵库还是他的对手叶挺,都没有任何后退的余地了。双方只有继续缠斗下去,直到最后分出个高低胜负来。向西兵库强忍着内心的震撼,依然下令“继续冲击”。他的心里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希望等到敌人的子弹打光的那一刻,那时侯,就是日军刺刀的天下了!即使是用士兵们的生命来消耗敌人的子弹,他也要坚持到他所希望的那个时刻到来!

  但是菲军的单兵弹药储备显然要比一相情愿的向西兵库少将所想象的要充足得多。出发之前,每个菲军士兵的作战服里都准备了至少十个步枪弹夹、五个手枪弹夹和六颗甜瓜式手雷。这些东西在用结实的帆布做成的迷彩作战服上都有它们相应的位置,更换起来也十分方便。

  如何对付这个时代的步兵冲锋、尽力避免与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孙嘉诚等人显然对此下了一番工夫。他们的办法大多脱胎于二战时期的德国步兵,中华式步枪毕竟是“后二战时代”的武器,与当时的德国卡宾枪相比,除了枪管长一点之外,其它各方面的性能比那时候主要用于步兵冲锋的卡宾枪丝毫也不逊色。

  即使是打光了子弹的菲军士兵也有从容应付日军刺刀的办法:那就是就地卧倒,把射击的空档留给后面的战士。而他们,则向后面从战友的脚下匍匐爬向后面、与敌人脱离了接触!

  这种相当于单方面屠杀的打法,让向西兵库少将带领的2000多名日军仅一刻钟之后就躺下了三分之一还多!事实就摆在他的眼前,再继续这样跟菲军拼下去,就是用脚趾头想也知道是个什么结果了。在战争的胜负与武士的尊严两者之间来进行选择,就连顽固的向西兵库少将也无奈地选择了前者!

  他下令将所有的轻机枪集中起来部署在队伍后面,然后命令后面的部队停止了冲锋。至于前面的士兵,向西兵库知道:他们很快就会躺下的!事情果然如他所料,那些日军很快就在对方的子弹面前永远卧倒了。

  叶挺此时也发现了日军的异常,因为接下来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继续疯狂冲锋的日本兵,而是趴在地上的一片黑色的屁股和几十挺轻机枪的枪口!

  “哒哒哒!”日军的轻机枪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打了正处于兴奋状态的菲军一个措手不及。跑在最前面的几十名菲军战士立刻应声倒在了血泊之中。叶挺连忙大喝一声:“卧倒!”然后就感觉到自己的胸口一热,一个踉跄就栽倒在了地上!

  紧跟在他后面的两名警卫连忙卧倒在地、飞快地爬到叶挺的身边:“叶团长!叶团长!”叶挺抬起手摸了摸胸口:满手都是血;他又试着动了动胳膊:左胸处传来了一阵钻心的刺痛。“他妈的,竟然挂彩了!”虽然伤在了胸部,但是叶挺凭经验知道自己的伤势并不严重。否则他现在可能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他一边让警卫员撕开衣服为他包扎伤口,一边用眼睛紧盯着前面正喷吐着火舌的那几十挺轻机枪。密集的子弹从头顶上“嗖!嗖!”地飞过,把他和战士们全部压在地上抬不起头来。

  都是自己这个指挥官太大意了,竟然让日本人给自己来了个突然袭击!叶挺下令向日军投掷手雷,但是战士们的手臂却被日军密集的机枪子弹打伤了,毫无任何效果。

  他回身对通信员命令道:“给老子找枪榴弹来,越多越好!”

  “是!”通信员连忙转身向后面爬去。可能是因为着急了,动作大了一点儿,只听这个小伙子“哎呦!”一声,撅起的屁股上被日军的机枪子弹打了个洞,把他疼得呲牙咧嘴。他只好一边伸手捂着屁股一边朝后面趴去,那样子和动作非常滑稽,让叶挺和身边的警卫员看了又是心疼又是想笑。

  叶挺把脑袋埋在胳膊里,嘴向着后面大声喊道:“别动了,傻小子!原地向后面传话,再把枪榴弹传过来!真是个笨蛋,难怪你的屁股会开花!”通信员委屈地用哭音向后面喊了一句:“团长要枪榴弹,赶快找,谁手里有就传到前面来!”

  这时候,负责为叶挺包扎伤口的警卫员大声喊了起来:“希奇,真希奇!子弹竟长在肉里了!”叶挺连忙一看:可不是嘛!只见一枚子弹直直地插在他的胸口处,尾巴还露在外面一段呢!

  叶挺一琢磨:不对呀,自己说什么也不可能是金刚不坏之身吧?他再仔细一打量:原来自己胸前的望远镜上被打了个大洞,地上也全都是碎片!看来,自己的运气还真不是一般的好啊!

  他伸手把子弹一把拽了出来,一股鲜血喷溅而出。警卫员急忙用止血纱块把伤口堵上,止住了流血。刚刚处理完伤口,后面就把枪榴弹传了过来,随着传过来的还有三把带榴弹发射架的步枪。

  叶挺连忙命令三名战士用枪榴弹对准日军的机枪阵地射击。用对付碉堡的枪榴弹对付日军的机枪阵地,确实有些大材小用了。连串的爆炸过后,日军刚刚设置好的机枪阵地就在顷刻间成了碎片、土崩瓦解了。

  菲军士兵从地上一跃而起,挂着自动步枪又开始向日军喷吐起密集的弹雨来。这次日军反被他们的火力压制住了,主动权又重新回到了叶挺的手里。

  向西兵库从刚才的欣喜瞬间又变回了沮丧:在敌人的猛烈进攻面前,日军终于士气全无,开始全线溃败了。但是叶挺显然并不想就此放过他们,带领战士们在后面一边扫射一边追击,一直追出了5华里远。

  一见他们的子弹留下了大约百分之八十的日军士兵的生命,其余的日军根本不会再对他们的阵地构成威胁了,叶挺才下令停止追击,带领部队撤回了主阵地。

  正面战场之上仍然在重复着先前的故事:日军还在拼死冲锋着,钢珠雨也在无情地覆盖着他们的躯体,然后是手雷破片、机枪和步枪子弹,只有少量侥幸登上战壕边缘的日军受到了手枪子弹的照顾。同时,日军发射的子弹和迫击炮弹的爆炸也让战壕里中弹的战士的数量不断增加,后勤团的战士们立刻把受伤或者阵亡的士兵们抬下去,然后又有同样数量的预备队员顶上来。

  双方都在战场之上拼命坚持着,也比拼着彼此的毅力:进攻的依然在拼命进攻,防守的依然在拼死防守。日军的士兵死伤枕籍、损失惨重,而菲军也承受着同样的痛苦,只不过数量比日军少得多而已。

  究竟能在什么时候突破敌人的阵地,斋藤季治郎的心里根本没有底。究竟能阻击敌人多长时间,叶挺的心里同样不知道答案。但是双方都是在为各自的前途拼命,谁也丝毫没有后退的意思,只能在这里缠斗和撕杀、只能在这里用士兵们的生命和鲜血来消耗着对双方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时间!

  但是事情总有了结的时候:就在叶挺刚刚率领六团的战士们完成驱逐日军偷袭部队的任务回到主阵地半小时之后,林波发来了电报:“从即时起,停止阻击作战、全体向德州方向转移!”

  看到这封命令撤退的电报,叶挺、许光先和张发奎相视着大笑起来,三位团长都不约而同地长出了一口气:终于熬到头了!这时候,距离林波给他们下达的三个小时的“指标”,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

  即使是撤退也是要动脑筋的,最起码也不能让日军从后面追上来。首先撤离的当然是后勤团抬着的伤员和阵亡士兵的遗体,然后叶挺下令六团全体上前线负责断后,二团和三团的战士们全部撤下来先一步撤退,再命令炮兵部队将剩余的炮弹全部砸出去,迫击炮覆盖敌人进攻部队、山炮则能打多远打多远、覆盖敌人的后队,然后跟随二团和三团一起撤退。

  叶挺最后又命令将全部地雷都埋在阵地上,并下令将平原县城以北的铁路炸毁两公里,这才带领断后的六团战士们从容撤出了平原阵地。

  他们撤离之后,日军当然很快就登上了战壕。地雷的爆炸声不断地响起来,但是这些地雷显然并没有阻住日军前进的脚步。确定是敌人主动撤退之后,斋藤季治郎的心里升起了不详的预感:在德州等待着他的,又会是什么样的恶战呢?

  此时,他第一次对十一师团的前途产生了忧虑,也想到了是否应该继续前进、是否应该就地返回的问题。但是一份情报彻底打消了他把部队撤回济南的念头:在他的身后,菲军大部队已经围上来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前面就是火坑,十一师团也必须跳下去!”斋藤季治郎终于下定了决心,命令工兵部队用最快的速度整修被敌人破坏的铁路,向着德州前进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jers.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jers.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